最近,不少喜欢“薅羊毛”的消费者发现,从Temu上买东西,到货速度比以前快了不少。尤其是住在欧洲的用户,过去动辄两三周才能收到包裹,现在十天左右就能签收,有的甚至一周内就送到了家门口。这背后,离不开Temu与法国邮政La Poste的深度合作。
Temu,这个由拼多多推出的跨境电商平台,自2025年上线以来,靠着“低价+爆款”策略迅速席卷欧美市场。从厨房小工具到潮流服饰,从节日装饰到电子产品配件,几乎你能想到的生活用品,都能在Temu上找到价格低得让人怀疑人生的选项。但光是便宜还不够,物流体验才是决定用户是否回购的关键。

过去,Temu的物流模式主要依赖中国直发小包,虽然成本低,但运输周期长、丢件率高,还容易被海关卡住。尤其是在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消费者对配送时效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一旦等太久,差评和退货就接踵而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Temu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布局本地化物流网络。
今年初,Temu正式宣布与法国邮政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公开信息,双方将在仓储、分拣、末端配送等多个环节展开协作。简单来说,Temu的商品会提前通过海运或空运批量运送到法国境内的海外仓,再由法国邮政负责最后一公里的派送。这样一来,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也大大提升了包裹追踪的透明度和投递成功率。
这招其实并不新鲜,亚马逊、SHEIN、AliExpress等早就这么干了。但Temu的特别之处在于“快”它把这套本地化物流体系铺得又广又快。除了法国,Temu还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陆续与当地邮政或物流公司牵手。而在北美,它甚至自建了部分配送中心,试图摆脱对第三方物流的过度依赖。
有意思的是,法国邮政也不是单方面“帮忙”。作为法国最大的邮政服务提供商,La Poste近年来一直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随着传统信件业务萎缩,电商包裹成了香饽饽。与Temu合作,不仅能带来稳定的订单量,还能帮助其优化农村和偏远地区的配送路线毕竟Temu的用户可不全集中在巴黎、里昂这些大城市。
这种“平台+本地邮政”的模式,正在成为跨境电商业的新标配。据费加罗报今年3月的一篇报道,法国邮政去年处理的跨境包裹中,有近三成来自中国电商平台,其中Temu的增长势头最为迅猛。一位负责物流运营的业内人士透露:“Temu给的压力不小,他们要求48小时内完成城市区域的派送,这对我们的分拣系统是个考验。”
当然,效率提升的背后也有挑战。比如如何平衡成本与速度?如何应对旺季爆仓?还有消费者关心的环保问题大量一次性包装和频繁运输是否增加了碳排放?对此,Temu方面表示已在推进绿色包装试点,并计划使用更多铁路和海运替代空运。法国邮政也在升级电动配送车队,试图在“快”和“可持续”之间找到平衡。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下单更安心了。以前买个十几欧的小物件,心里总打鼓,“会不会被税?”“会不会丢?”“要等多久?”现在这些问题正在逐步缓解。不少法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经历:“上周五下的单,这周二就收到了,还是家门口的邮局送的。”“包装挺结实,客服响应也快,关键是价格真的没变。”
其实,Temu与法国邮政的合作,不只是两家企业的“牵手”,更折射出跨境电商进入下半场后的竞争逻辑:拼完价格拼服务,拼完流量拼履约。谁能让用户更快、更稳地收到货,谁才能真正留住人心。
说到底,买东西图的就是省心、省钱、省时。Temu靠着低价打开市场,如今又借力本地化物流补齐短板,这条路走得还算扎实。未来能不能持续赢得欧洲消费者的信任,还得看售后服务、商品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整体表现。但至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相信:那个从中国发货的小包裹,真的能在十天内敲响自家的门铃。
傍晚时分,法国小镇的邮递员骑着电动车穿过街道,车后箱里整齐码放着印有Temu标志的包裹。他停下脚步,按响门铃,屋里的孩子欢呼着跑出来这不是什么大片情节,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日常。电商的全球化,最终落脚的,就是这样一个个具体的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