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开始,不少做跨境生意的卖家发现,平台那边突然多了些“新动作”速卖通和Shein陆续向卖家发出通知,要求申报海外销售收入,并配合提供相关税务信息。这一变化让不少中小卖家感到措手不及,也引发了业内对跨境电商税务合规问题的广泛讨论。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突如其来的“突袭”。早在今年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就多次释放信号,强调要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税收监管。随着我国跨境电商规模持续扩大,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已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如此庞大的交易体量,自然不可能长期处于税收监管的“灰色地带”。

这次率先行动的是速卖通和Shein。两家平台均通过后台公告、邮件或站内信的方式,提醒卖家尽快完成税务信息登记,部分站点甚至明确要求卖家上传年度收入数据、开票信息等资料。有卖家反映,如果不按时提交,可能会影响店铺运营权限,比如限制提现、降低流量扶持等。
以Shein为例,其通知中提到,为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务合规要求,平台将协助卖家进行增值税VAT或销售税Sales Tax的代扣代缴。这意味着,未来卖家的部分收入可能会被平台先行扣除相应税款后再结算。类似机制在欧美市场早已普及,但对于许多习惯“粗放经营”的国内中小卖家来说,仍是一个需要适应的新规则。
相比之下,亚马逊目前尚未发布类似的统一通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亚马逊在全球多个站点早已推行税务合规计划。比如在欧洲,亚马逊会自动计算并代收VAT;在美国,也要求卖家填写W-8BEN-E等税务表格。业内分析认为,亚马逊可能采取分区域逐步推进的方式,暂时未对中国卖家集中通知,但迟早会跟进。
这场由平台推动的“税务合规潮”,背后是全球税务透明化的大趋势。近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导的“全球最低税”改革持续推进,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协议,要求跨国企业按实际经营地缴税,防止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中国虽未正式加入该框架,但在跨境税收协作方面正不断加强与国际接轨。
对普通卖家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到手的钱可能变少了”。过去一些人通过个人账户收款、不开发票等方式规税务务成本,现在随着平台介入,这些操作空间正在被压缩。但换个角度看,合规化也带来了长期利好。比如,规范的财务记录有助于申请贷款、拓展品牌、入驻更高门槛的渠道,甚至为将来走向独立站打下基础。
当然,挑战也不小。不少中小卖家表示,自己既不懂国际税法,又缺乏专业财会支持,面对复杂的申报流程常常一头雾水。更有甚者担心,一旦收入被如实申报,会不会引发国内税务部门的追溯?对此,多位财税专业人士指出,目前平台收集的信息主要用于满足境外税务要求,是否涉及国内征税,还需结合具体经营模式判断。比如,以个体工商户名义经营、年收入未达起征点的,通常不会产生额外税负。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服务商开始推出配套解决方案。有的提供一键生成税务报告的工具,有的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推出普惠型代账服务,价格低至每月百元以内。这些“轻量化”服务正帮助小微商家迈过合规门槛。
长远来看,跨境电商告别“野蛮生长”已是大势所趋。平台收紧管理,表面看是增加了负担,实则是行业成熟的必经之路。就像当年淘宝从“集市模式”走向品牌化、规范化一样,今天的跨境生态也需要经历这样的洗礼。
当规则越来越清晰,拼低价、刷单、逃税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而真正用心做产品、重服务的卖家,反而能赢得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说到底,阳光下的生意,才能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