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州国际官网!
无界跨境,全程护航让跨境生意更简单、更安全。
全国咨询热线:136 1177 0453
当前位置:首页 > 跨境资讯 > 跨境头条

广告钱越来越往线上跑:上季度社交媒体广告猛增20.2%,增速几乎是预期的两倍

时间:2025-10-24 12:18:42 来源:中州国际 点击:

最近刷手机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广告越来越多了?不是短视频里突然蹦出来的品牌口播,就是朋友圈精准推送的那条“刚好你需要”的商品信息。别怀疑,这背后可不是巧合全球广告支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数字平台转移,尤其是社交媒体,正成为品牌营销的新战场。

根据最新发布的行业报告,上个季度全球社交媒体广告支出同比增长了20.2%,这个数字几乎是市场此前预期的两倍。要知道,在经济整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增长堪称“逆势起飞”。而推动这一趋势的,不只是大品牌的投入加码,更是一场由技术、用户行为和消费习惯共同驱动的深层变革。

先说数据。来自多家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都指向同一个方向:传统广告渠道,比如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牌,正在缓慢但坚定地退场。以美国为例,去年电视广告支出首次出现负增长,而同期数字广告则保持两位数增长。在中国,虽然整体广告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有所波动,但短视频平台和社交电商的广告收入却持续攀升。抖音、快手、小红书这些平台,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平台”,而是变成了品牌必争的“流量高地”。

为什么品牌越来越愿意把钱砸在社交媒体上?答案其实很简单:效果看得见。

过去打个电视广告,播完之后有多少人记住、多少人行动,基本靠猜。但现在不一样。你在抖音刷到一个咖啡品牌的短视频,点了“立即购买”,平台马上就能追踪整个路径:从曝光、点击到成交,每一个环节都有数据支撑。这种“可量化”的回报,让广告主心里更有底。再加上算法推荐越来越精准,同样的预算,投在社交媒体上往往能换来更高的转化率。

而且,社交媒体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一条精心设计的品牌,可能因为用户的自发转发、评论,迅速形成“出圈”效应。比如前段时间某国产运动品牌在小红书发起的“城市徒步挑战”,原本只是区域性的推广活动,结果被大量用户打卡分享,话题阅读量几天内破亿,相当于免费获得了一波全国级曝光。这种“自来水”式的传播,正是品牌梦寐以求的效果。

当然,社交媒体广告的爆发,也离不开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现在谁还天天守着电视看广告?更多人是通勤路上刷短视频,睡前翻翻朋友圈,周末逛逛种草笔记。人们的注意力在哪里,广告自然就跟到哪里。数据显示,全球用户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平均超过2小时,而在一些年轻群体中,这个数字更高。对品牌来说,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轮增长并不只是巨头们的狂欢。中小商家也在加速入场。以前开个小店,想做推广要么发传单,要么靠熟人介绍,成本高、范围小。现在,哪怕是个卖 handmade 饰品的小店主,也能通过抖音或微信视频号发布,用几百块钱投个本地推广,就能精准触达周边几公里内的潜在客户。这种“低门槛、高效率”的营销方式,让更多普通人有了被看见的机会。

当然,热潮背后也有隐忧。比如信息过载让用户产生“广告疲劳”,过于频繁的推送反而引发反感;再比如同质化严重,很多广告看起来千篇一律,缺乏创意。更别说数据隐私、算法偏见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总体来看,社交媒体作为广告载体的优势依然明显,短期内不会被取代。

放眼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社交媒体广告可能会变得更“聪明”。比如根据用户情绪自动调整文案风格,或者实时生成个性化视频。已经有平台开始测试用AI帮商家批量制作短视频广告,几分钟就能产出十几条不同版本,大大降低创作门槛。

可以预见,这场从传统到数字的迁移远未结束。广告不再是单向的“喊话”,而是融入生活场景的对话。品牌不再追求“所有人都看到”,而是希望“对的人在对的时间看到”。而社交媒体,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土壤。

走在街上,有人低头看手机笑出声,大概率是刷到了有意思的短视频;朋友聚会聊起新品,八成是从哪个社交平台“种草”的。这个时代,广告早已不只是一种推销手段,它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那些懂得倾听、善于互动、真诚表达的品牌,终将在喧嚣中被记住。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6 1177 0453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