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州国际官网!
无界跨境,全程护航让跨境生意更简单、更安全。
全国咨询热线:136 1177 0453
当前位置:首页 > 跨境资讯 > 跨境头条

美国要对木材产品加征10%关税,橱柜家具则加到25%

时间:2025-10-24 12:18:42 来源:中州国际 点击:

最近,美国宣布将对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对木材产品征收10%的关税,以及对橱柜和家具类产品加征25%的关税。这一消息一出,立刻在制造业、外贸圈甚至普通消费者中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以后买家具是不是要更贵了?其实这背后牵扯的,不只是价格问题,更是一场全球供应链的重新洗牌。

先说说这次关税调整的背景。虽然官方没有明确点名针对某个国家,但明眼人都知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和木制品出口国之一,自然首当其冲。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家具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涵盖卧室家具、厨房橱柜、办公桌椅等多个品类。而木材原料方面,尽管美国本土林业资源丰富,但在加工能力和成本控制上,仍有不少依赖进口半成品或成品板材。

这次加税的消息传出后,不少外贸企业已经开始紧张起来。一位在浙江从事出口家具生意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去年有将近六成的订单来自美国客户,现在对方已经开始压价、拖延付款,甚至取消部分长期合同。“客户说不是不信任我们,而是他们自己也扛不住成本上涨。”他苦笑说,“关税一加,他们的零售价就得涨,消费者一犹豫,订单就没了。”

这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压力。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影响也会逐渐显现。虽然短期内大型连锁卖场可能还会靠库存消化一阵子,但一旦新货补进来,价格调整几乎是必然的。像宜家、亚马逊这类平台销售的平价家具,很多都产自中国或东南亚,原材料也多来自亚洲林区。一旦这些产品被加税,最终成本很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这波操作,也不完全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从他们的角度看,提高关税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美国南部一些州如北卡罗来纳、田纳西等地,历来是家具制造重镇,过去几十年因为成本压力,产能不断萎缩。如今通过加税抬高进口产品价格,理论上可以给本地厂商腾出市场空间。

但现实往往比理论复杂。美国本土家具厂确实存在,但产能有限,人工成本又高,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承接大规模替代需求。更何况,很多高端定制橱柜所需的木材,比如橡木、枫木等,虽然产地在美国,但加工环节仍高度依赖海外。换句话说,光靠“关起门来自己做”,解决不了全部问题。

有意思的是,这场关税风波也让不少企业开始动脑筋“绕道”。比如有些厂家已经开始把生产线转移到越南、马来西亚甚至墨西哥,在当地完成组装后再出口美国,以规避原产地规则。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在过去几年已经屡见不鲜,但随着各国纷纷跟进审查,这条路也越来越难走。

与此同时,国内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则选择另辟蹊径不再一味拼价格,而是转向做品牌、提品质。比如广东一家做实木餐桌椅的工厂,这两年悄悄注册了自有品牌,主打环保材料和原创设计,虽然单价比同类产品高出30%,但在欧美中高端市场反而越来越受欢迎。“现在客户看中的不只是便宜,更看重可持续性和设计感。”老板说,“我们用FSC认证木材,每一件产品都有溯源二维码,人家愿意为这个买单。”

这也提醒我们,外部环境的变化,未必全是坏事。压力之下,反而倒逼产业升级。过去我们靠“物美价廉”打开国际市场,但现在这条路越来越窄。与其被动应对关税壁垒,不如主动提升附加值,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

当然,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钱包。如果你正打算换家具,不妨多留个心眼:看看标签上的产地信息,问问商家有没有促销库存。有时候早买一点,可能就能省下一笔。而对于那些依赖进口材料的品牌来说,未来几个月可能是调价窗口期,提前了解行情总是没错。

这次美国对木材和家具加征关税,像是一块投入湖中的石头,涟漪正在一圈圈扩散。它不只是两国贸易的问题,更是全球产业链如何适应新规则的缩影。有人焦虑,有人观望,也有人已经在悄悄转型。世界从来不会因为某一项政策就停下脚步,变才是唯一的不变。重要的是,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稳住节奏,继续往前走。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6 1177 0453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