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州国际官网!
无界跨境,全程护航让跨境生意更简单、更安全。
全国咨询热线:136 1177 0453
当前位置:首页 > 跨境资讯 > 跨境头条

亚马逊推新规:FBA捐赠强制执行,卖家无法退出,滞销库存将被自动捐出

时间:2025-10-24 12:18:42 来源:中州国际 点击:

最近,亚马逊的一项新政策在卖家圈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从2025年4月起,平台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强制推行FBAFulfillment by Amazon捐赠计划,规定所有参与FBA的卖家,其不可售库存将被自动捐赠给慈善机构,且卖家无法选择退出该计划。这一变化看似是出于环保和社会责任的考虑,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引发了诸多争议。

简单来说,这个“捐赠计划”指的是当卖家的库存因过期、破损或长期滞销等原因被系统标记为“不可售”时,亚马逊不再允许卖家自行处理这些商品比如取回、销毁或转卖,而是直接把这些货捐出去。听起来挺正能量,但问题在于:整个过程完全由亚马逊单方面决定,卖家没有知情权,也没有拒绝的权利。

不少中小卖家表示,这等于变相剥夺了他们对库存的控制权。一位经营家居用品的卖家李女士就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我有一批去年夏天进的凉席,因为今年换季没卖完,系统判定为‘不可售’,结果还没来得及申请移除,就被捐了。这些东西明明还能用,我想拉回去送人或者低价处理都不行。”她算了一笔账,这批货成本接近两万元,虽然不至于血本无归,但这种“被捐赠”的感觉让她很不舒服。

更让人无奈的是,亚马逊并不提供详细的捐赠记录。卖家只能看到“已捐赠”的状态更新,至于捐给了哪家机构、运到了什么地方、有没有相关凭证,几乎查不到。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缺乏透明度的操作,容易让卖家产生被“强买强卖”的错觉。“我的货放在你仓库里,你说捐就捐,连个发票都不给,这合理吗?”另一位做母婴产品的卖家王先生反问。

不过,亚马逊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这项政策是为了减少浪费、推动可持续发展。根据公司发布的202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过去一年,通过类似捐赠项目,平台共向全球1.2万家慈善组织捐赠了超过3亿件商品,相当于减少了约40万吨碳排放。从环保角度看,这确实是一组值得肯定的数据。

而且,也不是所有卖家都持反对态度。一些规模较大的品牌商认为,与其花大价钱把滞销品运回来销毁,不如直接捐掉,既能节省物流成本,又能提升品牌形象。某国产电动牙刷品牌负责人就表示:“我们每年都会预留一部分预算用于公益捐赠,现在亚马逊帮我们做了这件事,反而省心了。”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制”二字。自愿捐赠和被迫捐赠,性质完全不同。对于那些原本就有公益计划的企业来说,这或许是便利;但对于大多数靠薄利多销生存的中小卖家而言,每一箱货都关系到真金白银的投入。他们希望的是拥有选择权捐可以,但得自己说了算。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政策目前主要针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成熟市场,中国卖家若使用FBA服务进入这些地区,也会被纳入该体系。随着跨境电商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国内商家依赖亚马逊全球物流网络拓展海外业务,因此这一变动的影响面其实不小。

也有分析认为,亚马逊此举背后可能还有更深层的运营考量。近年来,平台仓库容量紧张、库存周转压力加大,清理长期滞销品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与其让这些商品占着货架,不如以“公益”名义快速处理,既缓解仓储压力,又塑造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但无论如何,平台在推进这类政策时,理应给予卖家更多沟通空间和透明机制。比如提前通知库存状态变化、提供捐赠去向查询功能、允许设置例外品类等。否则,再美好的初衷,也可能因为执行方式生硬而适得其反。

事实上,类似的争议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5年,亚马逊就曾因擅自销毁卖家库存引发集体诉讼。如今换成“捐赠”,虽然形式更温和,但本质仍是平台单方面处置他人财产。如果长期忽视卖家的实际诉求,恐怕会影响其作为电商平台的公信力。

说到底,电商生态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平台与卖家之间的信任与平衡。支持环保、参与公益当然值得鼓励,但前提是尊重每一个经营者的自主权。毕竟,真正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不只是减少了多少碳排放,更是能不能让参与者感到公平和被尊重。

眼下,不少卖家已经开始调整备货策略,比如缩短采购周期、加强库存监控,甚至考虑转向其他更灵活的销售渠道。而对于亚马逊来说,如何在效率、责任与商户权益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或许才是接下来真正的考验。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6 1177 0453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