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在Shopee上做跨境生意的卖家都收到了平台发来的一条重要提醒:从10月起,所有卖家必须如实申报出口收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条消息一出,不少卖家心里开始打鼓“以前不是挺宽松的吗?怎么突然就严起来了?”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跨境电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合规化转型。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商平台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中小商家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像Shopee、Lazada、TikTok Shop这些平台,凭借门槛低、操作简便、物流配套逐渐完善,成了不少创业者的“出海首选”。尤其是东南亚市场,人口基数大、互联网普及率快速提升,消费需求旺盛,让不少中国卖家尝到了甜头。

但红利期的背后,也藏着风险。过去几年,很多卖家为了节省成本、提高利润,往往选择“灰色通关”或隐瞒真实销售额,税务申报更是能省则省。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能多赚点钱,但从长远看,无异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今年10月开始的新规,正是国家对跨境电商监管加码的一个明确信号。根据最新要求,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的商品,无论金额大小,均需纳入企业财务核算体系,如实申报收入,并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意味着,那些靠“走账不报税”“小额多单税务”的老路子,已经行不通了。
其实,Shopee这次发通知,并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平台。早在去年,亚马逊中国就已多次提醒卖家关注税务合规问题,部分账户甚至因涉嫌虚报收入被冻结资金。而今年上半年,海关总署也加强了对跨境电商B2B出口数据的监控,多个试点城市实现了税务、外汇、海关三方数据联动。换句话说,你的每一笔订单、每一笔外汇回款,都在监管部门的“视线”之内。
有位在深圳做家居用品出口的卖家老李跟我聊过这事。他从去年开始在Shopee上卖收纳盒和厨房小工具,旺季时一个月能出几千单。“以前我们都是用个人账户收美元,发票也不开,想着反正没人管。”他说,“但现在不一样了,平台开始推电子发票系统,银行也开始查资金流水,再装不知道,迟早要吃亏。”
他这话一点不假。最近就有媒体报道,某地税务部门通过对跨境电商平台交易数据与企业申报数据比对,发现一批企业存在明显收入漏报情况,最终被追缴税款并处以罚款。虽然具体金额没公开,但业内估计,有的企业补税加上滞纳金,总额高达上百万元。
面对越来越严的监管环境,聪明的卖家已经开始主动调整经营方式。比如,有人专门注册了进出口公司,聘请专业会计做账;也有人开始使用正规的第三方支付通道,确保每一笔交易都能留痕可查;还有人干脆把业务交给专业的跨境电商服务商打理,虽然成本高了些,但省心又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合规化并不只是“花钱买安心”,它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正规申报的企业更容易申请退税、获得银行贷款,甚至在平台上的权重也会更高。Shopee内部人士透露,未来平台可能会优先推荐那些纳税记录良好、资质齐全的店铺,相当于变相鼓励合规经营。
当然,转型过程中难免遇到难题。比如一些小微卖家担心,一旦开始报税,利润会被大幅压缩。对此,财税专业建议,可以合理利用国家针对小微企业和跨境电商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符合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可享受增值税减免,部分出口商品还能申请退税。关键是要尽早规划,别等到被查了才后悔。
说到底,跨境电商的“野蛮生长”时代正在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规范、透明的运营模式。就像当年淘宝从“地摊经济”走向品牌化一样,今天的跨境卖家也必须学会在阳光下做生意。
与其抱怨政策太严,不如趁早适应规则。毕竟,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远。现在主动合规,看似多花点时间和钱,其实是为以后更大的发展铺路。等哪天你想把生意做大,甚至融资、上市,这些清清楚楚的账本,才是最硬的底气。
风向变了,玩法也得跟着变。谁先迈出这一步,谁就更有可能笑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