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东南亚的电商市场就像一匹黑马,跑得越来越快。而在这片热土上,越南的表现尤为抢眼。根据越南工贸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前八个月,越南电子商务同比增长了25%到27%,势头相当猛。更让人期待的是,有机构预测,今年第四季度,越南电商增速可能冲上33.67%。这个数字不仅在东南亚地区排得上号,在全球范围内也足以让人侧目。
为什么越南电商能这么“卷”?其实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越南的年轻人多,互联网普及率高。据统计,越南人口约1亿,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六成。这群人天生对手机和网络不陌生,刷短视频、看直播、网购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再加上智能手机价格越来越亲民,4G网络覆盖广泛,连偏远地区的村民都能轻松上网购物。

其次,物流和支付基础设施这几年也在快速完善。以前很多人担心越南快递慢、送货难,但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像Grab、Viettel Post、GHN这些本土物流企业不断扩张网点,不少平台还推出了“次日达”甚至“当日达”服务。支付方面,虽然现金仍有一定市场,但电子钱包如MoMo、ZaloPay的用户量猛增,绑定银行卡、扫码付款已经成了常态。这些“看不见的基建”,正是支撑电商飞奔的“高速公路”。
说到电商平台,Shopee依然是越南市场的“顶流”。不过,TikTok Shop的异军突起也让整个行业为之一震。去年TikTok在越南正式上线电商功能后,短短几个月就吸引了大量中小商家入驻。尤其是那些卖服饰、美妆、小饰品的店主,通过直播带货,一天卖出几千单都不是新鲜事。有位河内的小店主告诉我,她以前靠街边摆摊,月收入勉强过万人民币,现在在TikTok上做直播,旺季时一个月能赚两三万,还不用风吹日晒。
这种“短视频+电商”的模式,正在改变越南人的消费习惯。过去大家买东西主要靠逛商场或街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睡前刷会儿手机,看到喜欢的东西直接下单。特别是年轻妈妈群体,一边看育儿视频,一边顺手买宝宝衣服、奶瓶,成了平台最活跃的用户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也在积极为电商发展“铺路”。近年来,工贸部陆续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比如在一些农业大省,联合电商平台搞“农产品上行”项目,帮助果农把荔枝、火龙果、芒果直接卖给城市消费者,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提高了农民收入。这种“接地气”的尝试,让电商不再只是城市的专属,也开始惠及更广阔的乡村。
当然,挑战也不是没有。比如假货问题、售后服务不到位、跨境商品清关慢等,都是消费者吐槽的焦点。有些人在直播间被主播“激情安利”下单后,收到货却发现质量不符,退换又麻烦,体验大打折扣。对此,平台也在加强监管,比如Shopee推出了“正品保障”标签,TikTok则加大了对违规商家的处罚力度。长期来看,只有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电商这条路才能走得更远。
再看国际环境,全球经济形势波动,不少传统外贸订单不如从前稳定,这也倒逼越南企业把目光转向内需市场。与其等着海外客户下单,不如自己开网店,直接对接国内消费者。很多原本做代工的工厂老板,现在都注册了品牌,搞起了线上直营。这种从“制造”到“品牌+销售”的转型,正在悄然重塑越南的商业生态。
回头想想,越南电商的爆发,并不是偶然。它既有庞大的年轻人口基础,又有快速升级的数字基础设施,再加上平台和政策的双重推动,形成了一股向上的合力。而即将到来的年底购物季从国庆节到双十一,再到圣诞节和元旦,正是电商冲刺的关键窗口期。各大平台早就开始摩拳擦掌,准备促销活动、囤货备仓、加派人手,就等着这波消费热潮的到来。
可以预见,随着第四季度的到来,越南街头巷尾的快递三轮车会跑得更勤,包裹堆得更高,而更多普通人也会通过这块小小的手机屏幕,连接到更广阔的世界。电商不只是买卖商品,它正在一点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让无数普通人的生意有了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