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州国际官网!
无界跨境,全程护航让跨境生意更简单、更安全。
全国咨询热线:136 1177 0453
当前位置:首页 > 跨境资讯 > 跨境头条

俄罗斯要出手了:禁止电商平台搞支付歧视,要求取消自家支付方式的优惠

时间:2025-10-24 12:18:44 来源:中州国际 点击:

最近,俄罗斯传出了一则和电商行业相关的消息,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据俄媒报道,俄罗斯正计划出台新规,要求各大电商平台不得在支付方式上搞“区别对待”,尤其要取消对自家支付工具的折扣优惠。简单来说,就是以后你在平台上买东西,不管是用平台推荐的支付方式,还是用别的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都不能因为“不是亲儿子”就被多收钱。

这事听起来挺小,但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消费者和商家的实际利益。我们不妨从头捋一捋。

先说说这个政策的背景。这几年,全球电商平台都在推自己的支付系统比如亚马逊有Amazon Pay,阿里有支付宝,俄罗斯的Wildberries也有自己的支付服务。这些平台通常会鼓励用户使用自家支付工具,方法也很直接:你用我的,我就给你打折、返现或者免手续费。乍一看,好像是平台给消费者的福利,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无形中排挤了其他支付渠道,也让用户的选择变少了。

这就好比你在一家超市买东西,店家告诉你:“用我们超市发行的卡付款,立减10元;用别的卡?不好意思,不打折。”久而久之,大家可能就都办一张他们的卡了,哪怕这张卡出了这家超市就没啥用。这种“诱导性优惠”虽然不违法,但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被监管盯上了。

俄罗斯这次的动作,正是出于对市场公平竞争的考虑。根据当地媒体报道,俄罗斯联邦反垄断局FAS已经明确表示,平台利用自身支付工具提供独家折扣,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换句话说,平台不能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一边卖货,一边还通过支付环节给自己“开外挂”。

这个思路其实并不新鲜。早在几年前,欧盟就对苹果App Store的支付政策展开过调查,质疑其强制开发者使用苹果支付并抽成30%的做法是否构成垄断。类似的争议在中国也存在过,比如过去一些平台限制微信或支付宝接入,也曾引发讨论。只不过,俄罗斯这次是直接打算从“折扣”这个切入点下手,把规则定得更清楚。

那么,这对普通消费者到底有没有影响?

短期来看,可能会有点“阵痛”。比如以前你用某个平台的支付工具能省5%,现在没了这个优惠,买同样的东西可能得多掏点钱。但从长期看,选择权回到了消费者手里。你可以自由选择费率更低、体验更好的支付方式,而不是被平台“绑架”着用某一个工具。

而且,这对中小支付服务商也是个好消息。过去大平台靠补贴把用户圈在自己的生态里,小公司很难突围。现在如果所有支付方式都能公平竞争,说不定能冒出更多创新产品,推动整个支付行业的进步。

再看看现实中的例子。俄罗斯本土最大的电商平台Wildberries,近年来发展迅猛,甚至被称为“东欧版淘宝”。但它也被多次指控偏向自家支付系统,比如在结算页面把自有支付方式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还标注“推荐使用”“更便宜”等字样。新规一旦落地,这类操作恐怕就得改了。

当然,政策从提出到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肯定会想办法应对,比如把“支付折扣”换成“会员权益”,换个马甲继续玩老套路。所以监管也得跟着升级,不能光看表面形式,还得盯住实际效果。

有意思的是,这种“去支付歧视”的趋势,不只是俄罗斯在搞。印度去年也出台了类似规定,要求电商平台不得对特定支付方式给予优先展示或价格优惠。就连美国的一些州也在讨论相关立法。看来,如何在便利和公平之间找平衡,已经成为全球电商治理的一个共同课题。

回到我们普通人身上,这件事提醒我们:别光盯着眼前的便宜。有时候,看似划算的“专属优惠”,背后可能是更大的代价比如隐私数据的让渡,或者未来选择权的丧失。真正健康的消费环境,应该是透明、开放、可比较的,而不是被算法和促销话术牵着鼻子走。

话说回来,电商本该是个让更多人受益的工具,而不是少数巨头用来巩固地盘的武器。支付方式只是其中一环,但它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深思。希望未来的网购,不只是越来越方便,也越来越公平。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6 1177 0453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