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养宠物在俄罗斯越来越“火”。从城市公寓到郊区小院,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把猫狗当成家里的一份子。根据俄罗斯一家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过去七年里,全国宠物数量增长了约35%。这个数字背后,不只是毛茸茸的小动物多了,更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悄然变化。
说起俄罗斯人爱不爱宠物,其实早有端倪。走在莫斯科的街头,你常能看到有人牵着狗慢悠悠地散步,咖啡馆外也有猫咪趴在窗台上晒太阳。不少商场和写字楼门口还专门设置了宠物饮水点和临时拴绳桩。这种细节上的体贴,说明宠物已经不只是“看家护院”的工具,而是被真正当成了家庭成员。

据生意人报去年底的一篇报道,目前俄罗斯登记在册的宠物猫狗总数已超过2700万只,还不包括兔子、仓鼠、鸟类等其他小宠。其中,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类大城市是养宠最集中的区域,但近年来中小城市的宠物数量也在快速上升。比诺夫哥罗德、叶卡捷琳堡这些地方,宠物店、宠物医院的数量明显增多,有的甚至开起了24小时急诊服务。
这股“宠物热”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宠物食品、玩具、美容、寄养、保险……一整条产业链正在成型。有数据显示,2025年俄罗斯宠物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卢布约合人民币240亿元,而且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一些本土品牌开始崛起,比如主打天然成分的猫粮品牌“ZooLife”,还有专为雪橇犬设计防寒装备的“Polar Paws”,都受到了消费者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人成了这波养宠潮的主力军。许多年轻人因为工作节奏快、社交圈有限,选择养一只宠物来陪伴自己。一位在新西伯利亚做软件开发的姑娘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人住,回家看到猫蹭过来,一天的疲惫就没了。”这种情感寄托的需求,在独居人口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当然,宠物多了,问题也随之而来。流浪动物管理、宠物遗弃、噪音扰民等话题也开始被更多人关注。不过,相比过去,社会对这些问题的态度正在变得更加理性和包容。很多城市推出了“领养代替购买”的公益项目,动保组织也频繁举办免费绝育活动。社交媒体上,关于科学喂养、行为训练的越来越多,养宠逐渐从“图个热闹”走向“专业养法”。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宠物正在悄悄改变城市空间的设计。比如,莫斯科地铁近年试点开通了“宠物友好车厢”,部分公交线路允许小型宠物上车;一些新建住宅小区在规划时就预留了宠物活动区;甚至连高端写字楼也开始提供“宠物托管服务”,方便员工带宠物上班。这些变化看似微小,实则体现了社会对人与动物共处关系的重新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外部环境有所波动,但俄罗斯国内消费重心正从奢侈品、海外旅游转向更贴近生活的领域,而宠物经济正是其中之一。人们不再一味追求“买买买”,而是更看重生活质量与情感满足。在这种趋势下,宠物自然成了理想的情感出口。
当然,热潮之下也有冷静的声音。有专业提醒,养宠物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份长达十几年的责任。冲动养宠、随意弃养的情况仍存在,需要通过教育和制度来引导。比如,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开设“动物关怀”课程,教孩子们如何与动物相处;兽医专业也成了热门报考方向,说明行业人才储备正在跟上。
回头看看这七年35%的增长,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温暖的家庭场景:老人坐在阳台上给狗梳毛,孩子趴在地毯上和猫玩耍,情侣一起带着宠物去郊外野餐……这些画面拼凑起来,就是现代生活中最真实的情感底色。
或许,宠物带来的不只是陪伴,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在快节奏的世界里,学会慢下来,去关心一个不会说话的生命。而这,恰恰是很多人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