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快时尚电商巨头Shein在法国的实体扩张计划遭遇了不小的阻力。据费加罗报等法国媒体报道,Shein向巴黎著名的老佛爷百货Galeries Lafayette提出入驻申请,希望能在这家百年老牌百货中设立专柜,结果却被明确拒绝。理由颇为特别“价值观不符”。
这四个字听起来有点虚,但在当下的消费语境里,却越来越有分量。老佛爷百货方面并未详细解释所谓“价值观”具体指什么,但从行业背景和近期舆论风向来看,这背后其实牵扯着环保、劳工权益、可持续发展以及品牌调性等一系列深层问题。

近年来,Shein凭借“超低价+快速上新”的模式在全球攻城略地,尤其在欧美年轻人中风靡一时。它每天能推出数千款新品,价格低到令人咋舌,T恤十几元人民币就能拿下。这种“极致性价比”让无数Z世代消费者为之疯狂。但与此同时,质疑声也从未停止:这么便宜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背后的代价又是什么?
环保组织和劳工权益团体多次指出,Shein的生产模式高度依赖中国珠三角地区的代工厂,这些工厂往往以极快的周转速度完成订单,工人加班加点是常态。同时,大量使用化纤材料、短生命周期的设计,也加剧了“快时尚垃圾”的问题。据欧洲环境署数据,纺织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污染行业,而快时尚正是推高这一数字的主力之一。
相比之下,老佛爷百货作为法国高端零售的象征,一直强调“法式生活方式”与“精致消费”。近年来,它也在积极推动可持续转型,引入了不少主打环保材料、本地制造或慢时尚理念的品牌。在这种背景下,接纳一个被贴上“过度消费”“环境不友好”标签的Shein,确实显得格格不入。
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Shein第一次试图“洗白”自己的形象。过去几年,它一直在努力摆脱“廉价劣质”的刻板印象。比如推出环保子品牌“Evil Mart”,承诺减少碳排放,甚至宣布加入联合国“时尚产业气候行动宪章”。2025年,Shein还专门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聘请前奢侈品牌高管坐镇,试图用专业团队重塑品牌形象。
但问题在于,消费者的认知转变需要时间,而品牌的本质更难一朝改变。尽管Shein做了不少表面功夫,但其商业模式的核心依然是“多、快、廉”这与当下欧洲主流社会推崇的“少而精”“慢生活”理念背道而驰。
事实上,不只是老佛爷百货,整个欧洲对快时尚的监管正在收紧。今年初,法国通过了一项新法案,要求电商平台对每件商品标注碳足迹,并禁止销毁未售出库存。欧盟也在推动“生态设计法规”,未来可能强制服装品牌延长产品寿命、提高可回收性。这些政策无形中都在给Shein这类企业设置门槛。
当然,也有人为Shein鸣不平。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负担得起动辄上千元的设计师品牌。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Shein提供的低价选择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消费自由。有法国网友就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我们批评Shein太便宜,可房租、食品、能源都在涨,难道不该有个能买得起衣服的地方吗?”
这话不无道理。问题或许不在于Shein本身的存在,而在于整个产业链是否足够透明和公正。如果一家公司能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真正改善供应链管理、尊重劳动者权益、减少环境影响,那它理应获得市场空间。但目前看来,Shein离这个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被拒之后,Shein并没有放弃欧洲市场的野心。相反,它正加快在波兰、西班牙等地建立区域配送中心,并尝试与一些中端零售商洽谈合作。同时,它也开始调整策略,比如在部分国家上线“二手转卖平台”,鼓励用户循环利用旧衣,算是往可持续方向迈出了一小步。
说到底,老佛爷百货的这次拒绝,更像是两种消费哲学的碰撞。一边是效率至上、流量为王的互联网快时尚逻辑;另一边是注重品质、讲究伦理的传统零售价值观。没有绝对的对错,但选择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对“好生活”的不同理解。
在这个越来越重视责任与意义的时代,品牌光靠便宜和爆款已经不够了。人们开始关心一件衣服从哪里来,谁做的,用了什么材料,最后会去哪里。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正在悄悄改写商业规则。
Shein的故事还没结束,但它必须面对一个问题:未来的市场,属于 cheapest 的品牌,还是 most responsible 的品牌?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次的入驻申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