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洲那边传来一个让不少网购达人有点担心的消息:比利时正在考虑对从欧盟以外寄来的小额包裹,每件征收2欧元的税费。这个政策虽然还在讨论阶段,但已经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对像速卖通AliExpress、SHEIN、Temu这类中资背景的跨境电商平台来说,可能意味着未来的购物成本要悄悄涨了。
先说说这个政策是怎么回事。根据比利时媒体布鲁塞尔时报的报道,比利时联邦希望通过对小额跨境包裹征税,来平衡本地零售商和海外电商之间的竞争环境。目前,从非欧盟国家寄往比利时的低价值包裹通常指价值低于150欧元的,在很多情况下是免征关税和增值税的。这使得像中国发货的便宜小商品在价格上极具优势,比如十几块钱买个手机壳、二十块买条裙子,还能包邮到家,这对欧洲消费者来说确实挺香。

但问题也来了本地小店卖同样的东西,价格高、库存有限,哪拼得过这种“源头工厂直发全球”的模式?于是,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动脑筋,想通过税收或监管手段给这些跨境小包裹“设门槛”。比利时这次提出的每件2欧元固定税费,不管包裹里是什么、值多少钱,只要是来自欧盟外的小包裹,一律收两欧,目的就是增加这类物流的成本,间接抑制低价商品的大量涌入。
这个政策一旦落地,影响可不小。我们来看看数据。根据欧盟统计局的资料,2025年仅通过航空邮寄进入比利时的国际小包裹就超过了1.3亿件,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目的地正是速卖通、SHEIN这些平台的欧洲消费者。如果每件都加收2欧元,那一年光这一项就能收上近2.6亿欧元的税费。这笔钱谁出?最终大概率还是落到消费者头上。
举个例子,你现在在Temu上买了个9.9美元的保温杯,平台标榜“免运费”,但实际上这个“免费”是平台为了抢市场自己贴的。如果比利时开始收每件2欧的附加费,平台要么涨价,要么减少补贴,甚至可能直接把这部分费用转嫁给买家。到时候,你结账时突然多出一笔“清关服务费”或者“小额包裹处理费”,估计心里也会咯噔一下。
更现实的问题是,这种收费会不会蔓延到其他欧洲国家?要知道,比利时虽然是个小国,但它地处西欧中心,安特卫普港和列日机场都是欧洲重要的物流枢纽,很多发往德国、法国、荷兰的包裹都会先经由比利时清关。如果这里开了征税的口子,周边国家很可能跟风效仿。事实上,波兰和意大利近年来已经在讨论类似措施,只是还没走到立法那一步。
对于中资电商平台来说,这无疑是个挑战。过去几年,像SHEIN和Temu靠着极致低价和快速供应链,在欧洲迅速扩张。它们的模式很清晰:在中国生产,通过集中货运发到海外仓,再以小包裹形式配送到用户手中,全程数字化管理,效率极高。但现在,各国开始意识到这种模式对本地零售生态的冲击,开始用政策工具来“调音”。
不过话说回来,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这些平台,图的就是性价比。哪怕每单贵两欧,只要整体价格还是比本地商店便宜,大多数人可能还是会继续买。真正受影响的,或许是那些原本靠“零关税红利”才能盈利的中小卖家。他们利润本就薄,再多一道费用,可能就撑不住了。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平台可能会调整策略,比如在欧洲本地建更多前置仓,把货物提前运进来囤着,这样发货就变成“境内配送”,避开跨境税费。SHEIN已经在德国、波兰等地设立了区域配送中心,这种布局或许正是未雨绸缪。
长远来看,全球电商的规则正在变。以前是“谁能卖得便宜谁赢”,现在慢慢转向“谁能在合规、物流、本地化上做得好,谁才能站稳”。对中资平台来说,野蛮生长的时代过去了,接下来拼的是精细化运营和对当地政策的理解。
其实,类似的调整并不可怕。市场永远在变,企业也得跟着变。就像当年淘宝刚起来时,线下商家也喊过不公平,可最后大家发现,线上线下可以共存,关键是怎么找到自己的位置。今天的跨境电商也一样,与其担心被征税,不如想想怎么提升服务、优化体验,让消费者愿意为品质买单,而不是只盯着那两欧的差价。
生活就是这样,便宜固然吸引人,但省心、靠谱、售后有保障,才是长久留住用户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