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关注跨境电商的卖家和消费者都注意到了一个变化:Ozon平台在物流和售后服务方面悄悄“升级”了。特别是关于FBOFulfillment by Ozon模式下的退货流程,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让卖家可以更主动地参与退货申请的处理。这一调整看似只是后台操作的一小步,实则对整个平台生态的影响不小。
对于使用FBO服务的卖家来说,过去一旦商品被退回,基本就进入了“静默等待”模式退货由Ozon全权负责,卖家既看不到详细原因,也插不上手处理。这种“甩手掌柜”式的安排虽然省心,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退货其实并不符合退换条件,但由于信息不透明,卖家只能被动接受损失;又或者,明明商品还能二次销售,却因为流程僵化被直接报废,造成资源浪费。

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根据Ozon近期发布的更新说明,平台已允许FBO卖家在系统中查看并响应部分退货申请。这意味着,当消费者提交退货请求时,卖家可以根据订单详情、退货理由甚至历史购买行为,判断是否批准或拒绝该申请。当然,最终决定权仍在平台,但卖家的意见现在有了更大的权重。
这一变化的背后,其实是Ozon在平衡用户体验与商家利益上的深思熟虑。近年来,随着俄罗斯本地电商竞争加剧,Wildberries、Yandex Market等平台都在不断提升服务效率,Ozon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就不能只靠低价和快送,还得在售后体验上下功夫。而退货,恰恰是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关键环节。
举个例子,一位买家买了件冬季外套,收到后觉得尺码偏小,申请退货。以前这种情况平台通常会直接同意,衣服退回仓库后,经过检查若无损坏,理论上可以重新上架。但现实中,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很多卖家根本不知道这件衣服还能用,只能眼睁睁看着库存“蒸发”。现在不同了,卖家可以在系统里看到退货状态,并建议“可重售”,仓库方面也会据此做出更合理的处理决策。
更重要的是,这种参与感增强了卖家对平台的信任。一位长期在Ozon上经营家居用品的中国卖家李姐就告诉笔者:“以前总觉得平台把我们当‘供货商’,出了问题全我们担着。现在能参与到退货审核里,哪怕只是提个意见,心里也踏实多了。”她还提到,自从新流程上线后,她的店铺因“七天无理由退货”造成的损耗下降了近三成。
当然,这项优化也不是完全没有挑战。比如,如何确保卖家不会滥用权限、恶意拒绝合理退货?Ozon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目前,卖家只能对特定类别的商品如非易耗品、非定制类提出处理建议,且所有操作都会被记录留痕。如果某个卖家频繁驳回合规退货申请,系统会自动预警,甚至限制其权限。
平台还加强了与第三方物流和质检团队的协作。退货商品进入仓库后,会有专人进行外观和功能检测,并将结果同步到卖家端。这样一来,买卖双方都能基于事实做判断,减少误会和纠纷。
从行业趋势来看,Ozon的这一步其实走得挺准。根据Statista今年初的数据,俄罗斯电商市场预计2025年规模将突破4万亿卢布,其中移动端购物占比已超过65%。用户越来越习惯“先买后试”,退货率自然水涨船高。像Ozon这样提前布局退货管理,不仅是提升服务质量,更是为未来的增长铺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轮优化并非孤立动作。今年以来,Ozon陆续推出了跨境结算提速、海外仓配升级、AI客服接入等多项改进。尤其是在中俄贸易持续升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中国卖家选择通过Ozon进入俄语市场。对他们而言,平台能否提供稳定、透明、可控的运营环境,直接关系到生意成败。
说到底,电商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谁价格低,而是谁的服务细、反应快、体验好。Ozon这次把退货的“话语权”稍微交还给卖家,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平台治理理念的一次进化从“我替你做主”转向“我们一起商量着来”。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感受不到后台这些复杂调整,但他们能明显察觉到:退货更顺畅了,客服回复更快了,买到不合适的东西也不再是“麻烦事”。而这,正是一个成熟电商平台最该有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