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TikTok的时候,你是不是也经常被各种美妆护肤视频种草?从“素颜霜一秒变妈生好皮”到“国货平价替代大牌”,短视频里的种草总能精准戳中人心。而在东南亚市场,尤其是印尼,这种“边看边买”的消费模式正以惊人的速度爆发。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仅在2025年9月,TikTok在印尼的美妆个护品类销量就达到了惊人的5984万单。这个数字背后,不只是平台流量的胜利,更是消费者购物习惯的一次深刻变革。

为什么是印尼?这里先简单说说背景。印尼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超过2.7亿人,其中近七成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手机不离手,社交媒体活跃度高,对新鲜事物接受度强。更重要的是,很多地区的线下零售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电商平台就成了他们接触新品牌、购买日常用品的主要渠道。而TikTok,恰好踩中了这个风口。
比起传统的图文电商,TikTok用短视频+直播的形式,把产品“演”给你看。一支口红涂上去到底显不显白?一款洗发水能不能真的去油蓬松?这些靠文字描述很难传达的效果,一个15秒的视频就能让你信服。更别提主播现场试用、对比前后、拉家常式的讲解,让人感觉就像朋友在推荐好物,信任感自然就上来了。
一位在雅加达生活的年轻白领Rina告诉我:“我现在几乎不逛商场了,想买护肤品就在TikTok上看测评,主播用着效果好,价格又便宜,点个链接直接下单,第二天就送到楼下便利店。”她说,身边不少同事都这样,甚至会专门蹲守晚上的直播专场,“像双11一样热闹”。
这股热潮也吸引了大量中国品牌出海。近年来,不少国产美妆、个护品牌通过TikTok进入印尼市场,凭借高性价比和本土化运营迅速打开局面。比如某国产面膜品牌,刚上线时主打“敏感肌可用”“含玻尿酸精华”等卖点,配合当地网红做测评视频,短短几个月就冲上了类目前十。还有主打天然成分的洗发水品牌,用“椰子油+生姜”配方结合热带地区头皮易出油的痛点,精准打动用户。
有意思的是,这些品牌并不只是简单地把国内爆款照搬过去。他们在包装设计、香味调配甚至广告语上都做了本地化调整。比如把产品名称翻译成印尼语时更口语化,或者在视频里加入当地节日元素,让观众更有代入感。这种“接地气”的策略,比单纯砸广告有效得多。
当然,火爆的背后也有挑战。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竞争也愈发激烈。有些商家为了冲销量,开始打价格战,甚至出现夸大宣传、货不对板的情况。对此,TikTok也在加强审核机制,比如要求商家提供产品资质、限制虚假宣传话术、鼓励用户评价反馈等。平台还推出了“放心购”标识,帮助消费者识别正规店铺。
物流和售后服务也是关键。虽然印尼主要城市的配送已经比较成熟,但偏远岛屿的送达时间仍不稳定。一些品牌开始与本地仓储合作,提前备货,缩短履约周期。还有品牌推出“不满意可退换”的服务,哪怕小样也能退,进一步打消用户顾虑。
值得一提的是,这股美妆个护热还带动了其他品类的增长。比如美容工具粉扑、睫毛夹、个人清洁沐浴露、私护产品以及男士护理等细分赛道也开始冒头。有分析指出,未来几年,印尼个护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其实也能从这场海外电商热潮中看到趋势。短视频带货不是昙花一现,它正在重塑整个消费链条从“我需要什么”到“我看到了什么就想买”。信息获取方式变了,决策路径短了,冲动消费多了,但与此同时,真实体验和口碑也越来越重要。
谁也没想到,一个刷短视频的下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购物习惯,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消费生态。而在印尼,这场由TikTok掀起的美妆风暴,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