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组数据,挺让人吃惊的:越南人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7小时,在全球都排得上号。这个数字不只是冷冰冰的统计,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有意思的生活变化。你想想,一天24小时,除去睡觉、吃饭和工作,还能有7个多小时泡在网上,这说明网络已经深度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越南的年轻人尤其“在线”。走在胡志明市或河内街头,地铁上、咖啡馆里、甚至路边小摊前,低头刷手机的人比比皆是。而他们打开最多的应用,往往是TikTok和Shopee。这两个平台一个主打短视频娱乐,一个专注电商购物,看似不搭边,却在越南人的日常中牢牢占据了“黄金时段”。

先说TikTok。这几年它在全球的扩张速度堪称惊人,而在东南亚,越南几乎是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根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越南TikTok用户数已突破6000万,几乎覆盖了全国一半以上人口。更夸张的是,很多人每天刷TikTok就花掉两三个小时。搞笑段子、生活技巧、美食教程、甚至本地歌手翻唱流行歌五花八门,但共同点是足够“接地气”,一看就停不下来。
而且,TikTok在越南不只是娱乐平台,还悄悄变成了信息源。许多年轻人不再靠传统媒体了解新闻,而是通过短视频获取社会热点、时尚趋势,甚至是学习新技能。比如教做菜的博主一条视频火了,第二天超市里的食材可能就被抢空。这种“种草-拔草”的链条,在TikTok上运转得飞快。
再看Shopee,这个起源于新加坡的电商平台,在越南打得风生水起。它不像早期电商那样冷冰冰地卖货,反而学足了TikTok的“娱乐化”打法。直播带货、限时秒杀、小游戏抽奖……把购物变成了一场互动游戏。你逛着逛着,突然弹出个“转盘抽免单”,手一滑就点了进去,结果一不小心买了包薯片加两双拖鞋。
更有意思的是,Shopee还特别会“造节”。像9.9、10.10、双11这些日子,在越南也被炒得火热。商家打折,平台补贴,用户组团拼单,整个氛围就像过年。不少家庭主妇现在都养成习惯:买东西先上Shopee比价,哪怕去街市买了菜,回来还要打开App看看有没有更便宜的。
这两个平台能火,也跟越南的社会结构有关。首先,智能手机普及率高,4G网络便宜,流量资费在全球都算低的。其次,年轻人口占比大,85后、90后、00后构成了消费主力,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喜欢尝试线上服务。再加上移动支付发展迅速,扫码付款成了常态,进一步降低了网购门槛。
当然,长时间在线也不是没有争议。有人担心,年轻人沉迷短视频,注意力被碎片化,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还有些虚假广告、劣质商品借着直播带货混进来,消费者维权难。不过总体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把这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然演进就像当年电视、手机刚普及时一样,新鲜、便利,慢慢就成了离不开的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本土企业也没闲着。虽然TikTok和Shopee目前占优,但本地社交平台Zalo、电商平台Lazada虽属国际集团但在越南深耕多年也在积极应对。比如Zalo推出了短视频功能,试图分流TikTok的用户;一些本地品牌也开始自建直播间,绕过平台直接卖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最终受益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回头想想,越南人每天上网七个多小时,听起来吓人,但细究起来,无非是用手机看视频、买东西、聊微信、追剧、点外卖……这些事,其实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早已司空见惯。只不过越南的节奏稍微慢了一拍,现在正加速追赶。技术没有国界,生活方式的趋同,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全球化的真实写照。
说到底,工具本身没有好坏,关键是怎么用。TikTok让人笑出声,Shopee让生活更方便,只要别忘了抬头看看现实世界,刷手机也能刷出幸福感。毕竟,谁不爱一边躺着刷搞笑视频,一边等着刚下单的快递上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