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做电商和品牌营销的朋友都在讨论一个变化:TikTok的广告投放变得更“聪明”了。以前投个广告得反复测试素材、调整出价、盯数据,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见效。但现在,TikTok悄悄上线了一套全新的广告工具升级Smart+统一入口和AI生成素材功能,让不少中小商家直呼“省心了不少”。
这个变化其实早有预兆。今年初,TikTok就宣布要加大对广告系统的投入,目标是帮助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高效地触达全球用户。毕竟,短视频平台的流量虽然大,但如果广告投放太复杂,很多小团队根本玩不转。而现在推出的Smart+,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Smart+,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本分散在不同模块的广告功能整合到了一个统一入口里。以前你可能要在多个页面之间来回切换:一会儿看投放计划,一会儿调预算,再去看素材库,操作繁琐不说,还容易漏掉关键信息。现在打开广告后台,所有核心功能一目了然从创建广告、设置目标、管理预算,到查看数据反馈,全都集中在一个界面完成。就像把一堆散落的钥匙串成了一串,拿起来方便多了。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的AI素材生成功能。现在很多商家最头疼的就是“每天拍什么”。视频创意枯竭、拍摄成本高、转化率不稳定,成了创作的三大难题。TikTok这次引入的AI工具,可以根据产品特点自动生成短视频脚本,甚至直接输出带字幕、背景音乐和转场效果的成品素材。比如你卖一款便携咖啡机,输入关键词后,AI就能生成一段15秒的小剧情:清晨阳光洒进厨房,主角轻轻一按,咖啡香气四溢,配上轻快音乐和“一键开启元气早晨”的文案,节奏感十足。
这可不是简单的模板拼接。据一些早期试用商家反馈,这些AI生成的不仅风格贴近平台调性,还能根据投放地区的用户偏好自动调整语言、音乐甚至人物形象。比如在东南亚市场,AI会倾向使用色彩鲜艳的画面和本地流行音乐;而在欧美,则更注重生活化场景和自然光效。这种“因地制宜”的能力,大大降低了跨区域投放的门槛。
当然,AI生成的素材也不是完全替代人工。很多运营者表示,他们更愿意把AI当成“创意助手”先用它快速产出几个方向,再由团队微调优化。一位杭州女装品牌的运营负责人就说:“以前一周只能拍两三条视频,现在有了AI打底,我们一天就能测试五六个版本,跑数据更快,爆款也更容易冒出来。”
这套新工具的推出,也正好赶上跨境电商的旺季筹备期。根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统计,今年第二季度,TikTok Shop在全球范围内的广告主数量同比增长超过60%,其中不少是首次尝试海外市场的中国商家。对他们来说,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投放经验不足都是现实挑战。而Smart+的简化流程和智能辅助,恰好提供了“低门槛入局”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升级并不是孤立的动作。过去一年,TikTok已经在广告算法、受众定向、转化归因等方面做了多项优化。比如引入更精准的兴趣标签系统,让广告能推给真正感兴趣的人;又比如加强直播带货与广告的联动,让用户从刷视频到下单的路径更短。这些改进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闭环、更高效的营销生态。
当然,技术再先进,最终还是要看实际效果。有商家分享,用了Smart+之后,广告制作时间缩短了近70%,点击率平均提升了20%以上,尤其是一些新品推广,冷启动速度明显加快。不过也有提醒:AI生成的虽然快,但同质化风险依然存在,要想真正打动用户,还得在情感共鸣和产品亮点上下功夫。
说到底,工具只是帮手,核心还是人。TikTok这次升级,不是要取代创意,而是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创意。对于那些资源有限但想法新颖的小团队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未来,随着AI能力的进一步开放,或许我们会看到更多“一个人的爆款团队”出现在平台上。
有时候,改变行业格局的,未必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反而是这些一点点让普通人更好上手的小改进。TikTok正在做的,大概就是这样一件事:把复杂的广告变得简单一点,把创作的机会留给更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