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州国际官网!
无界跨境,全程护航让跨境生意更简单、更安全。
全国咨询热线:136 1177 0453
当前位置:首页 > 跨境资讯 > 跨境头条

澳洲人今年万圣节要花5亿澳元,比去年多出11%

时间:2025-10-24 12:18:33 来源:中州国际 点击:

最近,澳洲人又开始为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大动干戈”了。你可能以为万圣节是美国人的专属节日,但在澳洲,这个原本带着点异国风情的节日正变得越来越热闹。据最新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澳洲人在万圣节上的总支出预计将达到5亿澳元,比去年增长了11%。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吓人,但仔细一想,好像也并不意外毕竟现在连超市门口都早早摆上了南瓜灯和鬼脸面具。

这波消费热潮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有意思的现象。根据澳洲零售业协会Australian Retailers Association的报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认真对待万圣节,不再只是孩子随口一提的“要糖吃”,而是真金白银地投入。从服装、装饰到糖果,每一项都在悄悄涨价,也难怪整体支出水涨船高。比如一套像样的儿童装扮,轻松就要50到80澳元,成年人的恐怖造型更是动辄上百。再加上家家户户挂彩灯、摆稻草人、搭“鬼屋”,这笔开销积少成多,自然就撑起了半个亿的大盘子。

有意思的是,今年的增长不仅来自消费金额的提升,还跟参与人数的增加有关。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澳洲家庭计划庆祝万圣节,比例创下新高。尤其是在悉尼、墨尔本这些大城市,社区活动越来越多,学校也开始组织主题派对。有些家长甚至提前几周就开始准备,就为了让孩子在“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的环节中脱颖而出。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也不可忽视Instagram和TikTok上,各种“最酷万圣节造型”“最吓人庭院布置”的短视频层出不穷,无形中也激发了大家的攀比心理。

当然,商家是最高兴的一群人。Bunnings、Kmart、Big W这些连锁超市从九月底就开始主推万圣节专区,货架上堆满了发光骷髅头、会动的蜘蛛、还有能喷烟的棺材。一些本地小商家也趁机推出定制化服务,比如手绘面具、个性化糖果袋,生意好得不得了。有店主笑称:“以前觉得万圣节是‘洋节’,没人当真,现在发现,只要肯打扮,大家还真愿意掏钱。”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乐见其成。部分家长开始抱怨,节日氛围越来越商业化,原本简单的“讨糖游戏”变成了“比谁衣服贵”。还有人担心,过度强调外在装扮可能会让孩子们忽略节日本身的趣味性。一位墨尔本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就说:“我家孩子今年非要买那套限量版超级英雄僵尸装,花了75块,结果穿了不到两小时就弄脏了。我觉得有点不值。”类似的声音并不少见,但也挡不住整体热情。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环保意识的抬头。随着一次性塑料装饰品和包装糖纸带来的环境问题被频繁讨论,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寻找可持续的替代方案。有人选择用旧床单自己动手做幽灵袍,有人用南瓜雕刻代替购买塑料南瓜灯,还有社区组织发起“绿色万圣节”倡议,鼓励大家用可降解材料装饰家园。这种转变虽然还只是小范围,但至少说明,人们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背后的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经济背景也让这笔5亿澳元的支出显得格外耐人寻味。尽管生活成本压力依然存在,通胀尚未完全退去,但澳洲人似乎更愿意在特定时刻“放纵一下”。心理学家认为,这类节日消费其实是一种情绪调节方式通过短暂的仪式感来缓解日常压力。万圣节正好提供了一个“合法任性”的机会:打扮成别人、索要糖果、甚至恶作剧一下,都是对现实的一种小小逃离。

回头看看,万圣节在澳洲的流行,本质上是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它不像圣诞节那样承载意义,也不像农历新年那样关联族裔传统,反而因为“够好玩、够轻松”而被广泛接纳。无论是本地出生的年轻人,还是新移民家庭,都能在这个节日里找到参与感。你不需要知道杰克灯的传说,只要愿意穿上奇装异服,敲开邻居家门说一句“Trick or treat”,就能成为节日的一部分。

所以,当夜幕降临,街道上亮起五颜六色的南瓜灯,孩子们提着糖果袋叽叽喳喳地穿梭于各家门前时,那种热闹和欢笑,大概就是人们愿意花这么多钱的原因吧。节日的意义,从来不只是花钱,而是制造记忆。也许十年后,孩子们回忆起某个穿着吸血鬼斗篷、满脸糖渣的夜晚,嘴角还会不自觉地上扬。而这,或许才是万圣节真正的价值所在。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6 1177 0453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线